5月31日下午,北京大学杨荣祥教授应邀在文博楼612B会议室作题为《字形结构–词义结构–句法表现》的专题讲座。讲座由6163银河.net163.am马红波老师主持,6163银河.net163.am六十余名师生现场聆听。
马红波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杨荣祥教授,并对杨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杨教授指出,作为表意文字,早期汉字往往临摹汉语中词的词义结构,而词的词义结构,又往往制约着词的句法表现。所以,有些早期汉字的字形结构,保存了古代汉语中一些词的句法信息。这样,通过汉字字形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准确把握早期汉语词的意义,还能够帮助判断一个词的语法表现,为我们理解早期汉语词义和语法功能提供重要线索。同时,杨教授认为,“对象自足动词”向分析性动宾结构的演变成为汉语语法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演变带来了语义磨损和语法功能的改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讲座最后,杨教授细致地解答了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大家纷纷表示,杨教授的讲座视野开阔,深入浅出,资料丰富详实,启人深思,大大激发了学习和研究古汉语的热情,希望能够从古文字的世界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
杨荣祥,汉族,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人文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源远流长: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新编学生词典》(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以及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语文研究》《语言学论丛》《历史语言学研究》《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报》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十篇。